- 首 頁
- 概況簡介
-
機構簡介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是中國科學院下屬的天文研究機構,成立于1962年。其前身是1872年建立的徐家匯天文臺和1900年建立的佘山天文臺?,F有徐家匯園區和佘山科技園區以及位于上海松江佘山、云南昆明、西藏日喀則和吉林長白山等地的天文觀測臺站,總部在徐家匯。 ?上海天文臺以天文地球動力學、天體物理以及行星科學為主要學科方向,同時積極發展現代天文觀測技術和時頻技術,努力為天文觀測研究和國家戰略需求提供科學和技術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擁有若干具有國際一流競爭力的研究團隊;在應用研究方面,上海天文臺在... 現任領導
臺長 孔大力
黨委書記、副臺長?陶雋
紀委書記?張帆
副臺長 齊朝祥
臺長致辭
夜以繼日,科研星海求索;百年滄桑,天文傳奇譜寫。從1872年建立的徐家匯天文臺,到如今的成立于1962年的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一代代天文人潛心鉆研,砥礪奮進,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1900年在100米高佘山之巔的40厘米雙筒折射望遠鏡的安裝,讓國民第一次看到現代天文... - 歷任領導
- 學術委員會
- 學位委員會
- 歷史沿革
- 院所風貌
- 60周年臺慶
-
- 機構設置
-
重點實驗室
職能部門
黨政綜合部-
行政辦公室
- 綜合檔案室
-
黨委辦公室
- 紀監審辦公室
-
佘山工作站
科技發展部-
項目處
- 保密辦公室
- 質量管理中心
-
科研處
人力資源部- 人事處
- 研究生處
條件保障與財務部- 條件保障處
- 財務處
信息化與公共服務中心- 信息計算中心
- 圖書期刊中心
- 所級公共技術服務中心
-
行政辦公室
-
- 科研裝備
- 科研成果
-
概要介紹
上海天文臺在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同時,致力于開展天體物理和天文地球動力學研究,具有廣泛的研究范圍和核心競爭力,若干領域達到世界水平,取得高顯示度成果。 近五年來,圓滿完成嫦娥四號中繼星和首個月球背面著陸巡視器的VLBI 測定軌任務,獲國防科技進步特等獎。按時保質完成北斗三號工程多項重要任務,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建成綜合性能世界第三的全可動型“上海65 米射電望遠鏡”,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特等獎。完成“被動型星載氫原子鐘研制”,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深度參與的“人類獲得首張黑洞照片”獲2020 年基礎物理突破獎和兩院院士評選的世界十大科技進展;建立了目前最優的活動星系核反饋物理模型;首次解釋了活動星系核反饋導致星系團中的富金屬外流現象;首次在伽馬射線能段發現月級的耀變體準周期振蕩光變,揭示了耀變體噴流的螺旋結構;獲得更精確的銀河系塵埃整體分布尺度;利用65 米射電望遠鏡發現300 個甲醇脈澤源。
-
- 人才教育
- 研究生培養
- 博士后流動
- 研究隊伍
- 臺外聘專家
- 正高級
- 副高級
- 青促會
- 合作交流
- 學術出版物
-
天文學進展
《天文學進展》
《天文學進展》雜志創刊于1983年,是中國天文學會委托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主辦的學術刊物(季刊)。 涉及天文學的各個領域, 反映其最新進展。主要發表對國內外天文學各分支學科的科研進展的述評和研究論文, 也適當發表少量的研究簡訊、專題講座和學術活動報導. 適宜相關學科的科研人員、研究生及大專院校學生閱讀.《天文學進展》1992年起被確定為國內天文學類的核心期刊, 并被國內外四種文摘性刊物和數據庫所收摘。
天文臺年刊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年刊》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年刊》前身為創刊于1905年的佘山觀象臺《天文年刊》,解放后由中國科學院接管,并仍繼續出版,直到1966年出版第26卷后因“文化大革命”而停刊。1979年復刊,并改名為《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年刊》(下稱《年刊》),于1980年出版第1期?!赌昕肥怯芍袊茖W院主管、上海天文臺主辦的以反映本臺最新科研動態為主的天文學科綜合性學術刊物,通過新華書店向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
-
- 科普園地
- 概況
- 科普音視頻
- 黨群
- 信息公開
- 信息公開規定
- 信息公開指南
- 信息公開目錄
- 依申請公開
- 信息公開年度報告
- 信息公開聯系方式